第120节(2 / 4)
灵光从楚维阳的眼波深处一闪而逝,登时间,楚维阳只觉得一缕凉意直直的涌上天顶,而当那种凉意几乎要透顶而出的时候,倏忽间,那萦绕在天顶处的凉意遂又化作了暖流,化作了甘霖,朝着泥丸宫挥洒而去,滋养着楚维阳的灵台,与灵台上长久蕴养的魂魄。
与此同时,楚维阳的心绪也再度沉浸在了《尸解炼形图》的经文之中,说到底楚维阳也不是刚刚踏入修行道途的愣头青,这一路奔逃间,他自觉地自己也是吃过见过的人,没有道理连一部修法都无法参透义理。
况且在心底里,楚维阳反而更觉得,这《尸解炼形图》的意蕴,许是天生便契合着楚维阳自己的经历,不论是前世今生的记忆纠缠,还是昔日里困坐镇魔窟中,日日夜夜所见尽都是森森鬼蜮,他几乎是数次历经了生与死门槛的人。
尸解,炼形,死生,阴阳,旧新,这都是楚维阳极感同身受的道途。
一念及此,楚维阳遂愈发困惑起来,不解于自己刚刚到底是在甚么地方行差就错,导致了灵光的溃散。
而随着楚维阳的思量,长久的时间过去,忽然间,就在楚维阳仍旧陷入自己的沉吟思量之中的时候,玄真宝鉴之中,钟朝元的声音忽然间响起。
“师哥,这《尸解炼形图》的修持,许是关隘不在于新旧的变化之中,所谓尸不是尸,而是尸解,形不是形,而是炼形,新旧与死生的变化只是观想之中的一个过程而已,要旨不在遗蜕上,而是在于内里得出的真蕴。
刚刚师哥观想的时候,是不是太过于看重死生和新旧之间的变化,太过于追求变化本身法,反而失了最后炼形一步的凝练?毕竟归根究底来说,那些符咒与道图也并非是真个溃散了去,而是被统合在了炼形图上。”
闻听得此言,楚维阳倏忽间方才有所通悟。
难怪,难怪早先时钟朝元言说起白骨观的修法,要说这一脉的法门在魔门的外相之下,内里的意蕴却是几近于玄家太阴炼形之道。
只说这观想法门的修行,即便是看到了经文,还尤有这般多的弯弯绕绕,甚么时候该注重外相,甚么时候外相只是代指,需要体悟其中的神韵,又有甚么时候合该内外兼具,这都是教人不得要领的事情,倘若无人在侧旁指引,不论是其中哪一步未曾走对,楚维阳都注定无法在短时间内通悟这门修法。
上一次这般一头雾水的时候,还是楚维阳端看着《清微雷云篆箓书》生出见知障来的时候。
可是符篆一道,楚维阳尚且有讨巧的捷径可以走,换做是观想法门的修行,连带着楚维阳前世今生的记忆交错都无法起到丝毫的帮助。
他只能这样懵懵懂懂的开始修行,用着笨办法,一点点地试错了去,不时间,伴随着灵台上又一度灵光溃散,他复又陷入长久的沉吟之中,一边吞纳着灰黑色的烟气,一边与蕴养在玄真宝鉴之中的钟朝元反复的辩论探讨着。
时间无影无踪,便在楚维阳这般沉浸的修行之中,悄然间逝去。
……
外海,晦暗的天穹下,四下里水汽雾霭蒸腾,内里裹挟着阴风阵阵,一时间,狂风呜咽的声音,与阴灵凄厉嘶吼的声音,几乎交叠在了一处,仔细听去的时候,恍若是一方阴冥鬼蜮显照在了天地间。
而唯在这灰黑色鬼煞阴风的正中央,高邈若登临九霄之上的飘忽之处,隐约可以见得那身披玄袍,神情消瘦的离恨宫大长老,正负手而立,冷漠的看向这引动着磅礴天象的森森鬼蜮。
与此同时,一道明黄色的微茫灵光,却在这鬼煞风暴的正中央,任那阴风侵袭而至,教那灵光明灭不定,却始终显照于原地,长久时间过去,始终未曾被鬼煞阴风销蚀去分毫。
仔细端看去时,那明黄色的微茫灵光下,却是一个沧桑的老叟,佝偻着背,整个人枯瘦着像是个皱巴巴的小孩一样,兀自蹈空步虚而立,浑浊的眼眸看着四下里侵蚀而来的阴风,脸上无喜无悲,只像是在静静地端看着花开花落一般。
而在这沧桑老叟的头顶上,也没什么镜轮悬照,神华凝聚。
仔细看去时,却是一枚螺壳悬照在老叟头顶,乍看去时,恍若是一尊螺旋宝塔高悬,那明黄色的微茫灵光,分明是从这螺壳上洒落下来的。
只这么一件宝器不像宝器、宝材不像宝材的螺壳悬在那里,长久的时间过去,任由那鬼煞阴风怎么变化法门,却始终无法侵蚀动老叟分毫。
原地里,老叟遂也没有丝毫受困在此地的觉悟,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场景发呆,像是在神游天外一样。
也正在此时,倏忽间,一道灵光破空而至,自远天之地,倏忽间悬照在了离恨宫大长老的面前。
下一瞬,灵光消弭了去,大长老以法力包裹,遂见得了灵光内里封存着的东西——一枚玉简,一面柳木鬼符。
稍稍沉吟着,大长老还是先将手搭在了那枚玉简上,登时间,有微茫的雷光自玉简上一闪而逝,只随着大长老的神念从玉简上流转而过,倏忽间,道人似是愤怒,似是深恨,似是惊诧,又似是欢喜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