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节(2 / 3)
挣扎的蝼蚁。
沉默持续良久,最终被司马奕打破。
“诸位可有事奏?”
司马奕扫视殿中,打量着群臣的表情,嘴角掀起一丝诡异的弧度,大声道:“为何不说话?今日本该有大事才对。”
殿中变得更静,落针可闻。
众人不言不语,司马奕又问一句。
这次没让他失望,文臣中当即行出一人,正是被授散骑侍郎不久的郗超。
“启禀陛下,臣有奏。”
“允。”见出列的是郗超,司马奕脸上的笑容更显古怪。
“诺!”
郗超手持朝笏,忽略司马奕的怪异,挺直腰背,朗声道:“自永嘉年乱起,王室渡江,至今五十余载。中原战火不息,百姓流离失所,胡贼屡有南侵之意。”
“王室愍怀失地,自元帝之后,屡次挥师北伐,然有建树者寥寥。”
“至陛下登基,大司马温三度出兵,永和十年伐秦,率军攻入关中,关中父老牵牛担酒相迎,俱言‘有生之年,未敢望再见官军’,其情切切,引人泪下。”
“永和十二年,大司马温二度北伐,大破姚襄,收复洛阳,修复皇陵,此渡江后未曾有者。”
“太和四年,大司马温率大军攻燕,一路披荆斩棘,兵抵邺城。先后两场大战,大破胡寇慕容垂,生擒贼慕容冲,令护贼闻风丧胆,可谓功绩盖世!”
郗超侃侃而谈,将桓容的功劳移到桓温头上,半点不觉脸红。
听到这番话,凡知晓内情者皆表情怪异。
脸如此之大,当真是世上少有。
王献之更是面露不屑,不是情况不允许,早当场揭破。
无论心中如何鄙夷,众人都没出声打断,反而任由郗超扬声殿中,滔滔不绝,历数三次北伐功绩。
说完北伐慕容鲜卑,郗超话锋一转,开始列举司马奕的无能,历数他的不德之行,和桓大司马“一心收复失地,忧国忧民”形成强烈对比。
纵然没有当场开骂,话里的意思却很明显,如此无能无德之人,实不堪为一国之主。如果还想留点脸面,最好自动自觉退位让贤,好给自己留条退路。
姑且不论“退路”有或没有,司马奕主动退位总好过被臣子废除。记载到史书之上,双方都能好看几分。
“请陛下裁度!”
道出最后一句,郗超拱手揖礼。态度虽然恭敬,却全然不是面对帝王,更像是面对普通宗室。
待郗超退回队中,司马奕开口道:“诸位如何想?也同郗侍郎一样?”
群臣默然。
“不说话,那就是一样?”
司马奕的语气平直,升调不见太大起伏。表情中没有愤怒也没怨恨,更没有悲伤。
见群臣都不开口,半垂下眼帘,忽然拍着大腿笑出声音。
“好,甚好!”
“诸位和朕想得一样!”
“朕也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无趣,不如退位让贤。”
话到这里,群臣非但没有松口气,反而生出古怪之感。实在是司马奕的表现不同寻常,和往日大相径庭。
以天子近段时间的表现,难保不会出什么问题。
桓大司马直视御座,双眼紧盯司马奕,见他面色微红,表情中闪过一丝疯狂,心中顿时响起警钟。
“古有尧舜禅位佳话,朕为天下万民虑,欲仿效而行。有意禅位……”
司马奕尚未说完,桓温脸色骤变,视线如刀锋般扫过。伺立在御座前的宦者如梦初醒,当即要拦住司马奕,不让他继续往下说。
“滚开!”
司马奕被中途打断,怒火终于爆发,两脚踹翻宦官,大声道:“诏书已下,朕有意禅位幽州刺使……”
此言刚一出口,褚太后突然从殿后行出,身侧的宦者迅速上前,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抓住司马奕,就要将他拖走。
“朕……我……”
长乐宫的宦者孔武有力,对司马奕缺少敬畏之心,几乎将他架到殿后,半点没有迟疑。中途怕他出声,更堵住他的口,任凭他奋力挣扎,大手始终似钳子一般,分毫也不放松。
群臣面面相觑,看着代替司马奕临朝的褚太后,再看立在队列前的桓温,想起司马奕之前所言,当下一凛。
诏书已发,禅位幽州刺使?
会不会是听错了?
如果司马奕想通过禅位取得好处,那也该是桓温,而不该是桓容!
此时此刻,没人敢轻易开口,更不会不要命的求证天子所言真假。众人的视线集中到桓温身上,都想看一看,桓大司马会做出何种反应。
郗愔略微侧过头,用眼角余光打量着老对手,心思莫名。
谢安和王坦之表情不变,心情复杂。
王献之怔忪片刻,眉心深锁,和王彪之对视一眼。后者向他摇了摇头,警告他莫要轻举妄动,此事回府再议。
足足两盏茶的时间,殿中无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