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42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看看舆图,交州和长安相距十万八千里,北地刚经大灾,国库怕是早已经见底。秦策脑袋抽了才会在这时派兵南下。

李逊打出这样的旗号,不是脑袋有坑还能是什么?

秦策闻听消息,差点没气得吐血。

国内蝗灾刚消,疫情尚未彻底根治,正指望着各处市粮,哪有心思打仗。这姓李的造反就造反,想死就趁早,莫名其妙的给自己添什么乱?!

很尴尬

林邑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,古为占族聚居之地, 即为后世越南南部。

西汉时, 该地为日南郡象临县, 称林邑。

东汉末,天下大乱, 县中功曹趁机作乱,杀象临县令,据地自立, 称林邑国王。

该地民风剽悍, 男女皆皮肤黝黑, 不识礼仪。男子不着上袍,赤身赤足, 不愿耕种田地, 多以渔猎劫掠为生。

三国时期, 林邑王趁中原大乱, 战乱频繁,孙吴无暇南顾, 先后出兵吞并大岐界、小岐界、式仆等国, 实力大增, 拥兵达五万余。

因忌惮孙吴兵力, 林邑王主动遣使入贡, 愿岁贡称臣,边州也算安稳一段时日。

后因孙吴集中全力对抗曹魏,交州兵力一度空虚, 林邑王瞅准机会,趁机发兵,一战攻陷日南郡县,杀害太守以下六千余人,汉室百姓十不存一,尸身更被堆起祭天。

交州刺使无能剿灭,只能眼睁睁看着林邑王据日南不走。遇朝廷派遣援兵,林邑方知厉害,忙遣人告交州此刺使,愿退出半数土地,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。

朝廷正遇北兵,无奈之下,只能允其所请。

后西晋代魏,统一中原,林邑慑于汉室威严,再度遣使入贡称臣。

西晋末年,永嘉之乱,晋室渡江,在建康建立政权,北地为胡族占据。林邑再不朝贡,更每岁侵扰交州,烧杀掳掠无恶不作,边民苦其久矣。

至桓汉代晋,桓容采纳谢安的建议,剿灭胆敢侵扰边界的贼寇,遁入山中亦要围剿,直至斩尽杀绝。并以商队递送消息,收买夷人酋首,暗中挑拨分化,使得林邑国内乱局丛生,内乱一场接着一场,短短几年时间,国王就换了五六位。

原国主的儿孙死绝,现任的林邑国王虽有王室血统,却和国主不是一个姓,而是前任国主的外甥。

因其是篡位掌权,又是他姓,唯恐不能服众,总要寻到机会证明武功。

九真太守李逊不满朝廷,悍然起兵叛乱,暗中遣使入林邑国,以姻亲为名向国主借兵。

李逊有妾出身交州豪强,名为汉人,然在晋时与占族通婚,生得皮肤微黑,通晓夷狄语言文字,与汉族女郎颇为不同。

为借兵,李逊不惜以夷狄女婿自称,纵是心腹亦有不耻。

接到书信,林邑王当即大喜,召集群臣商议,迅速拍板,派兵!

兵贵神速,林邑人同样知道这个道理。

李逊送出书信不久,日南和九真边境就出现大量的林邑将兵。

将领多着藤甲,士卒则赤裸上身,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,骨器青铜器铁器均有。骨器多为自制,青铜器和铁器十成为劫掠所得。

尤其是铁器,全部出自交州,上边有不同的印记,从东汉到曹魏再到两晋,时间跨越超过百年。

林邑兵叩边,日南太守大惊失色,借地利挡住第一波攻击,迅速向州治所派人求援。

交州兵力不足,但有宁州兵驻扎,撑到援兵抵达,必定能击退来敌。

日南百姓常受林邑侵扰,凡汉家出身,皆与夷人有血海深仇。太守召集守城,完全不用强令,凡事能拿起兵器的男丁,无一例外,都往郡治所录名。

妇人老人不能上城头,干脆运送木料石块至城下,帮助官兵加固城墙,堵住城门。

遇到木料不够,不少人家拆掉院墙和房屋,就为挡住城外的林邑兵,等到援军赶来。

日南郡上下一心,林邑兵连攻三日,留下几百具尸体,硬是没能踏入城内半步。

当地太守披坚执锐,带着几个儿子登上城头,同来犯的敌人血战。城内将兵和百姓受到鼓舞,士气高涨,连续数次击退来敌,纵然死伤惨重,始终不退半步。

然而,日南太守并不知道,九真郡早已大开城门,迎贼寇入城。他派出的快马尽数被拦截,求援的书信一封也没能送出。

到第八日,日南城内近乎弹尽粮绝,援兵却迟迟没有消息。

城外的林邑人状似恶兽,一波接一波向前冲,压根不顾生死。可以想见,一旦城门被破,这些杀红眼的贼寇必会屠城,城内百姓断无生还可能。

到第十日,城门摇摇欲坠,绝望的情绪开始在城中蔓延。

日南太守立在城墙上,受伤的肩膀不断滴血,在他脚下,除了敌人的尸体,还有力战而死的两个儿子。

“杀!”

贼寇恍如蚁群,又一次向城门涌来。

连伤者计算在内,城头的守军不足两百,征召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