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2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“明明是个掉进钱眼里的,偏给自己找了个好借口,母后说得果真没错,真真儿是个鬼精灵的。”

“母后这么冤枉儿臣,儿臣真真是伤心了。”简珞瑶看向太后,“皇祖母可要给孙媳做主。”

“好好,皇祖母给你做主。”太后拍着简珞瑶的手,笑得一脸慈祥,嗔了皇后一眼,“还不赶快封个红包来,给瑶丫头压压惊?”

一开口便是满满的戏谑,简珞瑶作委屈状:“皇祖母这是帮孙媳还是帮母后呀?”

老人家不知是不是平日威严太久了,皇子公主平日于她并不亲热,嫔妃里除了皇后偶尔能说上几句话,她对淑妃都没见有多少好脸色,其余嫔妃更不敢造次,反倒是简珞瑶几次进宫摸到了些她的脾气,能大着胆子说几句玩笑,便把人逗得不行。

看完龙舟,已是日落西山,队伍又要启程回宫,在宫里用了晚宴,端午节才算过完,简珞瑶这回逗得太后开心,太后不肯放她去坐淑妃的马车了,她在众目睽睽之下,扶着太后登上她的座驾。

圣人瞧了一眼,和颜悦色的对身后的萧长风道:“你媳妇是个机灵的,朕许久没瞧见母后这般开怀了,平日多叫她去陪陪母后。”

萧长风不卑不吭,应道:“孝敬皇祖母是儿臣的责任,王妃自是义不容辞。”

他这个表现,引得圣人点头,笑道:“不错,到底是成家了,成熟了,颇有朕年轻时的风范。”

这回离圣人最近的并不是六皇子,六皇子去陪元贵妃上车了,换了圣人的长兄康王在圣人身侧,他听得这话,笑着点头:“臣每每瞧睿王,总感觉瞧见了您年轻时的样子。”

萧长风作揖道:“伯父缪赞了,侄儿离父皇还差得远。”

康王温和的道:“你还年轻,多多历练便是,你父皇像你这么大的时候,也远不如现在威仪,可到他如今这地步,却也是吃了不少苦的。”

圣人闻言倒是叹了口气,似是想到了年轻的时候,赞同的点点头,眼神也柔和下来:“你伯父说得很是,你们年轻人就是没吃过苦。”

康王毕竟是圣人最仰仗的兄长,不单单对萧长风温和,其实对所有皇子都一样温和,见安王和诚王只站在一旁干瞪眼,插不上话,便笑着带了一句:“要臣说,几个侄子都是不差的,安王稳重,诚王孝顺,几个还未弱冠的侄儿,也是个顶个的聪敏,哪像臣家里那些不孝子。”

要说康王也是人生赢家了,圣人的兄弟如今死的死,关的关,倒是底下几个幼弟,圣人登基时还年幼,掺和不进去,保了平安,封了王,却最是低调的,平日并不出来蹦达。倒是康王与圣人从小关系尤为好,虽不是一母同胞,也是在太后膝下养大。

圣人登基后,康王便成了朝廷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存在。

可康王也是有不如意的,比如说子孙太不成器,一个比一个纨绔,这是满朝皆知的。

圣人想到康王家那几个侄子,顿时对自家并不看在眼里的儿子们,也多了一丝好感,再如何不入眼,他家的孩子总比他哥家的好,于是瞧着安王和诚王看过来的幕孺的眼神,头一回给了回应,点头鼓励一声:“成器倒说不上,好在这几个兄友弟恭,也算有可取之处。”

康王知道他指的是上回安王和诚王在睿王家喝醉,睿王第二天甚至错过了早朝的事,顿时笑道:“您就别不知足了,臣家里那几个要是安安心心待在府里和兄弟们喝酒,天天喝醉死,臣都高兴,至少不用出去给臣捅娄子。”

圣人想想也是,这些儿子确实挺省心的了,从未给他找过麻烦,不过他儿子可不是他哥家里那些不成器的,不惹事怎么够,他还指着上战父子兵呢。

好容易养这么大,总要为自己做点事,哪能做父皇的累死累活,当儿子花天酒地?

圣人想到这儿,不由道:“皇兄平日对侄儿们太纵容,把他们惯得,朕倒是要吸取你的教训。”

康王叹气:“是,子不教父之过,如今臣后悔也来不及了。”

圣人深以为然的点头,看了三个儿子一眼,“明儿下了朝来朕书房一趟,朕要瞧瞧你们在衙门到底有没有干正事。”

萧长风几兄弟不怕圣人抽查作业,就怕他不抽查,就算是被圣人批评,也比他不闻不问好,至少会批评证明他在意他们的表现。

相比起来,萧长风还好些,刚入朝没多久,安王和诚王真真是悲剧,坐了几年的冷板凳,从未被提起过——一开始吏部还会特意禀告,比如安王在礼部待满半年了,是不是要换下一个?皇子历练,都是从六部开始,所谓铁打的六部流水的皇子。

圣人每每都是大手一挥,按规矩行事,不必拿这点小事来打扰朕。久而久之,吏部也就按部就班,每隔半年给安王和诚王换一个战场。

安王入朝三年了,还跟弟弟们一样在六部打酱油,也就算了,更让他坐立不安的是,万一他六部全轮完,父皇还不管,是不是要成为本朝第一次第二次轮六部的皇子了?

想想都有些悲催。

是以听到圣人这话,安王比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