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出书版) 第15节(2 / 3)
关键句是死亡”。
柏力街
迈克·卡莱尔是谁?
我花了一个小时在网上搜寻,但是毫无收获。这个突然闯入里布尔德车站旅馆的男人,他和霍桑差不多年纪,也许比他年轻几岁。除非他是来度假的(但在十月末度假太奇怪了),他肯定住在约克郡谷地。他从事什么职业?农民?旅游业?当然,他的全名也可能是卡莱尔斯,我试过了。迈克尔·卡莱尔,或者迈克·卡莱尔斯。我把目标转向领英、脸书和推特,查到了曼彻斯特的办公文具供应公司、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浸信会的主管等,看了几十张照片,但没有一个人和我遇到的那个人相像。
我无法将这次偶遇从脑海中抹去。它似乎与霍桑的奇怪情绪有很大关系,我们离开伦敦时他显得很紧张。卡莱尔管霍桑叫“比利”,很确定自己认识这个长得和霍桑一样的人。他们也许在里斯相识。那是斯瓦尔代尔附近的一个村庄,维基百科上说,这里以手工编织业和铅工业闻名。霍桑不仅对他怀有戒心,甚至有些粗鲁无礼。虽然我不能确定,但很有可能是“比利”欺骗了“迈克”。他们曾经认识。
想到这里,电话铃响了。霍桑约我在梅费尔柏力街画廊见面,这里正好是斯蒂芬·斯宾塞工作的地方。
“我们之后可能要去马里波恩。”他说道。
“去那里做什么?”
“阿基拉·安诺要在那边的书店做一个演讲。”我听到他翻页时的沙沙声,“《女性大规模毁灭:现代战争中的性别物化与性别编码》。”
“听起来很有意思。”我说。
“我们可以跟她聊聊,如果幸运的话,你还能得到她签名的俳句书。”
他挂断了电话。
接下来的几个小时,我一直在工作。中间我出去散了会儿步,然后把霍桑想要的那章写出一个简单初稿。这听起来有点无聊,但作家的生活就是如此。一天中我至少有一半时间是独自安静度过的。从一项工作写到另一项,开始是用笔,后来是用电脑,不停地输出文字。这就是我喜欢写《少年间谍》的原因。虽然我不能真的去冒险,但至少可以想象冒险。
写霍桑时我一直不太满意,我困囿于现实环境。例如,我本想开篇写得劲爆一点:比如戴维娜·理查森和阿德里安·洛克伍德睡在一起,或者苏珊·泰勒身穿黑衣,去约克郡谷地参加丈夫的葬礼,送葬队伍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缓缓前行。最有挑战性的是想象自己就在长路洞里,描述查尔斯·理查森溺亡时的最后情景,或者把自己变成墙上的一只苍蝇,目击理查德·普莱斯被凶手袭击时的场景。可悲的是,这些都不能写。我的工作是跟随霍桑的调查,记录他的问题,偶尔试着弄清楚答案,却几乎没有成功过。这真的非常令人沮丧。与其说这是写作,还不如说是录音。
不过能走出家门,我还是很高兴的。我乘地铁到格林公园,然后走到梅费尔。这次霍桑比我先到,他在画廊外等着。画廊开在一座小巧雅致的建筑里,充满了“穷人勿进”的气息。画廊的名字用精致的字体拼写而成,橱窗里只有三件艺术品,而且没有标价。
我认出了沃兹沃思和保罗·纳什的作品——是幅漂亮的鹅卵石海滩水彩画。玻璃门已上锁,但是门内有一个助手,他把我们领了进去。
“请问需要帮助吗?”他问。他皮肤黝黑,胡子又黑又亮,来自中东地区。他不到三十岁,穿着一身价格不菲、量身定制的西装,相比之下显得霍桑的衣服很廉价。他没系领带,脖子上挂着金链子,左手中指戴着金戒指。
不用说,霍桑立马就对他产生了厌恶。“你是谁?”他问道。
“什么?”助理也不高兴了。
“我想跟斯蒂芬·斯宾塞先生谈谈。”
“斯宾塞先生很忙。”
“法拉兹,没事。我认识他们。”
斯宾塞从后面办公室出来,走在厚厚的地毯上,完全听不到脚步声。他也穿着西装,看起来比我上次见到他时好多了。他的头发经过精心梳理,脸上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,透着一层粉色,像是刚沐浴后的样子。
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?”他问道,“我猜你们不是来买艺术品的。”他在我们面前显得很拘谨,但我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。我们上次见他时,正是他最脆弱的时候,时常流泪,但霍桑并没有对他表示同情。即使到现在,他俩之间也有一种潜在的敌意。霍桑厌恶同性恋,这是他最不讨人喜欢的一点。我敢肯定,斯宾塞已经意识到了。
“我想知道你上周末在哪儿。”霍桑毫不留情地问道。
斯宾塞转向他的助理:“你先回办公室吧,法拉兹。”
“斯蒂芬——”
“没事的。”斯宾塞一直等到他离开才对我们说,“我早就说过了。”
“你骗了我们。我去弗林顿的圣奥斯疗养院问过你母亲,她不记得你去看过她。”
斯宾塞有些生硬地说道:“我母亲是老年痴呆症晚期,有时她甚至都不记得我是谁。”
“那里所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