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50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“官家,有五百里加急军报,泾原招讨使张濬大败,全军溃散。乱军已朝长安杀来了。”内廷女官面色惶急地说道。

官家,只限于皇帝后妃及家人私下里的称呼,有些资历老的中官、亲王亦可。但在正式场合,没人这么叫。

“什么?”圣人直接从床上坐了起来,睡意全无。

他的眼睛瞪得很大,似乎不敢相信。

额头上慢慢沁出了汗珠,顺着脸颊、鼻尖一路淌下。

脸色煞白,甚至隐隐有些发青。

渐渐地,圆睁着的双眼也失去了焦距,似乎陷入了某种极端的情绪之中。

“官家,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抚乱军。”淑妃何氏也坐了起来,轻抚着圣人的背脊。

圣人稍稍回过了一点神来。

“都是张卿的错!”圣人的声音一开始有些嘶哑,不过很快就清晰了起来:“若将张卿贬谪岭南,可否安抚乱军,令其退去?”

何氏摇了摇头,道:“官家,今可遣宰相一员,携金至乱军之中,发下赏赐。再言朝廷已调金商、同华、朔方等镇军士勤王,诸军汇集长安,山呼万岁。乱军得了赏赐,便没了死战之心,又畏惧他镇兵马,或可退去。”

“对!对!此策甚妙!”圣人的脸上出现了点血色,激动地说道。

何氏的手被捏得有些疼,不过仍笑语吟吟地看着他:“官家,大唐国祚绵长。军士跋扈作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,列圣哪个没经历过?且放宽心。不过,还是应檄调外镇兵马入援,不然怕是济不得事。乱军入长安,可不仅仅是为了钱帛。”

圣人定下了心来,一连串的主意也慢慢浮现在眼前。

南下

京兆尹孙揆带着千余名丁壮进了长安。

他之前担任西征大军的供军使,忙得不可开交。长武城之役后,王师大溃,他知事已不可挽回,便策马驰回了长安。

丁壮都是在长安、万年两县招募的,配了甲胄、刀枪,看起来倒也像那么回事。

事态紧急,孙揆也顾不得得罪这个、得罪那个了,先入长安,保护圣人要紧。

他当京兆尹数年,也不是混日子的,事实上结识的人不少。尤其是那些横行乡里的少年,以前一直是他重点打击的对象,而今全部招募了起来,编为一都,火速进城。

如果有必要的话,甚至还要带着天子播迁,先东巡华州再说。

长安城内的百姓还不知情,但高层已经从宫中提前得到了消息,于是纷纷准备车马,大包小包往京兆府北边的三原、富平等地躲避。

也有人往南边的蓝田县跑,离山近,方便避乱。

而他们一跑,消息自然无法隐瞒,很快便以一种令人诧异的速度在全城蔓延。

等到了九月二十五日,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回,大部分百姓终于知晓了:神策军泾州大败,全军溃散,泾师已杀向长安,欲兴师问罪。

城内一下子就乱了起来。

当天夜里,就有很多坊市少年蒙上脸,手持利刃,违反宵禁命令,上街纵火劫掠。

这些人,在巢军入长安后跟着一起抢劫。

官军收复长安后,继续跟着一起抢劫。

到底怎么说他们好呢?泼皮无赖可能都轻了,天生的贼胚。

平康里之中,人心惶惶。

赵光裔一脸晦气地回到进奏院。

不过出门转了转,打探下情况,结果就被慌乱的人群给挤得站不住脚,不得不仓皇遁回。

进奏院内有百余名器械齐全的武士,都是当年大通马行的护卫。

关东诸分行陆续关闭后,大部分人转向河中、关中、三川一带,还有少部分常驻长安,保护马行生意的同时,也分出了一部分到进奏院,充作护卫。

“赵邸官,我看这几日就不要出门了。咱们把大门锁上,只留一个角门进出,静待事态平息吧。”刘三斗上前建议道。

他在长安也有了不短的时日了,对闻名全城的坊市“浮浪少年”多有耳闻。

这些人确实是个麻烦,但并不用过多担心。

进奏院的这百余武士,别看都是四十来岁的“大叔”、“大爷”,但器械精良,战阵经验丰富,可比那些只敢好勇斗狠,不敢亡命搏杀的泼皮无赖强多了。

有他们守着,进奏院确实可保无忧。但如果经常出门,难免有不周之处。

“别锁。”赵光裔伸手止住了,道:“圣人早已下诏勤王,算算时间,大帅的先头部队也快到了,可能需要我们帮忙打探消息。另外,朝廷那边可能也会有事找来。”

门外的大街上又响起了喝骂声。

刘三斗神情一凛,下令道:“从即日起,两队人轮番守卫,不得懈怠。”

“遵命。”

“若街坊有难,能帮的也尽量帮下。”赵光裔补充了一句。

呃,街坊好像主要是青楼女子……

孙揆带着千余豪侠少年一路前行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