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12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在年后选个吉日,亲往太原迎亲。”陈诚也是刚从裴通那里收到这个情报,此时他眉头紧锁,道:“王重盈反应倒挺快的,这老狐狸!”

这就是拿下陕虢的副作用了。

但没办法,除非你无所作为,不然这种事情很难避免,谁让河中、陕虢二镇是出关中东向的门户呢?

河中倒向晋阳,这可能只是第一件烦心事。

将来若攻山南东道甚急,保不齐赵氏还会向朱全忠求援呢,有什么办法?

你要拿人家的地盘,还不许人家自保了?

邵树德当然也想到了这点,他手指轻点案几,思索片刻后,问道:“有没有可能拉拢赵匡凝,勿令其倒向全忠?”

“或可遣使往襄阳一行。”赵光逢建议道:“大帅领数万兵东出河南府,杀汴兵万余,赵匡凝当知道厉害。成不成,先试试再说。”

“那便让李杭出使襄阳。”邵树德拍板道:“虽说可能性不大,但总得尝试一番再说。若不成,那也不必客气了。”

“大帅,攻山南东道之前,最好先解决金商之事。”赵光逢提醒道:“李详或也时日无多了。”

邵树德沉吟。金商不富裕,但位置确实重要啊!

班师与说客

大顺三年很快到来了,数万朔方军是在陕州过的年。

早在腊月的时候,征发来的各地夫子就分批放归了。忙活了这么久,让他们到华州一人领一只羊,算是意思意思。

此番出征,夫子、役畜、军士、百姓总共消耗了二百二十多万斛粮豆,缴获不过四十余万,大部分还是由华州、渭北及京兆府部分地区提供,甚至最后一个月,陕虢二州也出了相当一部分。

战争,比的就是谁血厚啊!

发完上元节赏赐后,诸军士气很旺,不过也都有些思乡。

在镇内或邻镇作战没什么,离家不远,可陕虢实在太遥远了,对于家人都在灵州的军士们来说,花两个月时间走两千里地过来,打半年仗,再走两个月回去,一年就过去了。

或许,是时候在关中建立第二个钱粮基地和统治中心了,灵州的人口也即将饱和,确实没多大开发空间了。

当然也可以继续待在灵州,也有办法减少运输人员、物资的成本和时间,即通过黄河水运。

但这需要拿下河中镇,至少拿下一部分,使得朔方十州的兵员、器械、钱粮可以以一个很低的成本运输到陕虢,然后支持东出作战。

毕竟,灵州作为现阶段的统治中心,还是很有价值的。

周围是大片的草原,羌胡众多,将统治中心设在这里,不但能有效震慑羌胡部落,同时还能吸纳、消化他们的丁口,使其成为助力,而不是隐患。

王重盈能答应朔方军借道运输大军和粮草吗?吃过一次亏之后,怕是不会了。

“河源军、积石军一万六千步骑已经返回了吧?”前往硖石县巡查的路上,邵树德突然问道。

“回大帅,应已踏上归程了。丰安军、天德军已开至青海,接替防务。”陈诚答道。

丰安军、天德军的兵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,来源是忠顺军。

这支部队已经被邵树德下令撤销番号,因为在进陕虢之后,军中情绪不稳,发生叛乱,遭到镇压。剩下大约四千五百步卒,被全部打散,发往青海,补充到丰安军、天德军之中。

如此一来,钱守素、韩逊二人统带的丰安军便有七千步卒、五百骑卒;蔡松阳、杨晟(原凤翔大散关镇将)二人统带的天德军便有五千五百步卒、一千骑卒。

这两支部队一镇鄯州、一镇廓州,兵力比起两年前是有所减少的,而且战斗力和士气也不可同日而语。

不过邵树德迁移过去的不少部落已在青海扎下根来,两相配合之下,应该可以勉强支应。

两年一轮戍,苦当然是苦的,但对部队也是种锻炼。天天在灵州蹲着,早晚养废了,战斗力不知能维持几年。

“河源、积石二军未整编过,战斗力很成问题。他们的家人有多少搬去灵州了?”

“回大帅,不算多。此军步卒以山南东道、凤翔、鄜坊、丹延四镇兵为主,家人大多仍居于旧乡。”

“让他们改变行军方向,前来华州。家人若愿搬到华州、渭北的,悉听尊便。孤身出来从军的,亦可在华州、同州安家。”邵树德下令道。

“是。”陈诚应道。回去后,还得与军府走一下流程,确定此事。

朔方军政集团发展到现在,已经不可能再把所有军队都聚集在一起了。

如果有二十万军队,算上家人,就是百万人口,全部住在一小块地方,压力实在太大。

但不让军士们经常见到家人也不行。

这个年月的武夫可不好说话,你让他们不爽,他们也会让你不爽。

外镇军的出现,并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
节帅们难道不知道把所有军士及其家人都放在眼皮子底下的好处吗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