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53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石炭,唤煤。”

“你管我怎么说?石炭炼铁不是薄脆易折么?这铁器还可以啊。”

“定是修武煤有点门道,不太一样。”

“管他呢,我全买了。”

只一个下午,赵成拉过来的铁器就在安邑坊市内售卖一空。他到清算行衙门那边换了几张银元票,然后就离开了。

华灯初上时分,龙池宫附近的大街小巷已经极为热闹。

因为没有城墙,自然也不存在宵禁。居住在这里的不是王府、幕府官将,就是军士家属,他们完全有钱消费,即便是入夜之后,酒肆之类的地方依然客满为患。

驿站同样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,赵成闲极无聊,与住在这里的商人士子在院中饮茶。

一开始大伙聊的都是今年雨水、收成之类的事情,后来转向了生意经,谈到了夏王每至一地,当地的牲畜数量定然会逐年增加,到最后饲养牲畜居然变成了与种植粟麦平等的农业活动,因此牲畜买卖一年比一年火爆。

有人听了半天,实在忍不下去了,插言道:“诸君可知越州董昌称帝了?”

场中为之一静。

赵成瞄了一眼,发现是个年轻的游学士子,听口音应是关中的,颇为亲切,顿时心中有数了。

“董昌跳梁小丑,不知死活,有什么好说的?”有人嗤笑道:“他才多大点地盘,有几个兵?”

“确实。”年轻士子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但如今有个人的地盘、兵马远甚董昌,他会不会称帝?”

院中更没人说话了,这厮是激于义愤,还是喝茶喝醉了?

赵成咳嗽了一下,道:“如今这天下,纷乱不休,河陇、关中、关北、金商安定多少年了?李家天子不能体恤良民,难道还能拦着别人来护佑百姓?在座多有商徒贾客,这些年买卖做得都很不错吧?”

“确实不错。在坊市里关个几天,大伙集中把买卖做完,各自回家。夏王弄了个银元出来,要我说,咱们商徒就该给他立生祠。”有人说道。

嗯,话有些肉麻,但意思大伙都明了,并且深有体会。

博览会期间,关起门来集中交易,用虚拟的标准银元记账,他们交易方便,官府收税也方便,大家都免去了很多麻烦。

很多以前没做成的生意,现在也做成了,大伙的生意规模普遍有所扩大。

更别说,还打通了与西域的丝路贸易,获益者众多。

“该给夏王立生祠。”一带着浓厚川音、胡商模样的贾客说道:“去岁我在安邑坊市卖了批香药,结余银元若干,取票而走。今岁持票进市,还可以用,夏王这信誉,没的说。”

“若夏王称帝,我支持。”有人放下茶碗,毫不犹豫地说道。

“我也支持,这天下该变一变了。”又有人说道。

年轻士子目瞪口呆。

他挑起话头,只不过想发发牢骚,博取别人的附和与支持。但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,商徒怎么这么不要脸,居然支持改朝换代?还要给夏王立生祠?当成你们商家的祖师爷之一供奉了是吧?

“你们……你们……”年轻士子结结巴巴,道:“大唐享祚二百余年,人心所向。”

他这话一出,商人们都笑了。

他们走南闯北,见多识广,很多人是武装行商,敢打敢拼,对天下的局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。如今的大唐,不是夏王称圣,就是梁王称帝,或者多人各帝一方,称孤道寡,不会有别的结局了。

唐室,人心当然还有,但也只是习惯罢了。比如人们习惯去长安考学,习惯将重要案卷送到长安刑部,习惯送乐人工匠去京中值役,习惯上供……

但这些事也都在慢慢发生改变。

这天下,和十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。十几年后,肯定和如今也大不一样,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。

赵成没有笑,而是密切观察,默默思考。

如果夏王称帝,就关西的商人阶层而言,应该不会有什么反对情绪。他们有钱,有人脉,有见识,有私兵,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。

经营关西这么多年,商人大受其利,夏王终于得到回报了,可喜可贺。

※※※※※※

第二日,赵成被召入了龙池宫。

女史赵姝将他引了进去,然后便退下了。

赵成客气地行礼作别。

赵姝是赵俭的孙女,之前在郡王府当侍女,如今当了龙池宫女史,在尚宫封大娘手下做事。严格来说,赵俭与秦州赵氏只能说有渊源,真谈不上是亲戚。

但正所谓富在深山有人知,天水赵家发达了,各地赵氏分支都来攀附,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赵光逢家在京兆府好几代人了,与秦州赵氏基本断了联系。当初上位,还不是靠了“赵贵妃”的提携,大家叙一叙辈分,都是亲戚,你好我好大家好。

“来啦?”会面的地点是演武场,邵树德赤着上身,刚刚锤炼完武艺,见赵成进来,也不急着更衣,随口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