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350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已经有了越来越严重的趋势,不但大夏的海盗劫掠这三国,就连他们国内都有人冒充夏国海盗,大行劫掠之事。

说实话,邵树德以前没想认真管,只是下旨申斥,但并没有禁绝奴隶买卖。而只要这项罪恶的贸易不停止,你就很难真正杜绝这种海盗行为。

据不完全统计,辽东诸州在过去五年内,已经购买了超过一万名三国奴隶,男女皆有。且不独府兵在购买,就连大户人家也在想办法采购——辽东每年也是有普通移民的,虽然他们的数量远远少于部曲移民。

泰封、新罗、百济三国不堪其扰,纷纷投入重金,扩建水师,捍御海疆,为此连陆上的战事烈度都降低了,说起来也挺奇葩的。

“陛下。”赵光逢看完后,躬身一礼,道:“陛下既已册封弓、甄、朴三姓为王,是为藩臣。臣下有请,所言又合情合理,臣以为当从其请,禁掠三国百姓为奴。”

“有道理。”邵树德点了点头,说道:“就依此办理吧。姿态还是要做出的,禁止掠买三国奴隶。已经买下的就算了,既往不咎,但今后若再买卖,严加惩治。”

“陛下圣明。”赵光逢松了一口气。

他最怕陛下不以为然。泰封、百济、新罗既已接受册封,在没有任何跋扈行为的时候,你还是要有点上位者的样子,不然又何必册封呢?当敌国对待不就行了?

“海上势力,还是要善加引导。”邵树德又道:“朕听闻散居在库页岛上的水手已有千余,甚至就连女人和小孩都有。唔,那份抄件伱们都看过了吧?说说看。”

这个消息其实还是听望司传回来的“二手消息”,因为他们没人出海,只能在水手聚集地打探。

综合几个渠道得知,因为越冷的地方,鲸、海兽的数量越庞大,很多水手以纪州为基地出海捕猎。但纪州那地方,说实话比荒郊野岭强不到哪去,要啥没啥,有时候还面临地方官府、靺鞨氏族的勒索。

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大批水手转道对面的库页岛。

没人勒索,没人收税,自己管自己。再加上近海有暖流,气候相对温暖一些,渔业资源还十分丰富,久而久之,就有一些人住下来了。

有人从事手工业,打造船上所需要的各种日用品。

有人打猎种地,给吃腻了海味的水手提供新鲜蔬果、谷物。

有人会制作、修理船具,他们在岛上砍伐、阴干树木,有船只在风浪中受损了,就开过来修理——如果还能正常航行的话……

最离谱的是,岛上还有人开矿,主要提炼黄金,产量不高,但都是白来的,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

到了最近一两年,甚至已经有船只往岛上运女人了。

身体条件不再允许,或者厌倦了海上生活的水手,就在岛上娶个来历不明的女人,安下家来,靠种植黑麦、蔬菜为生——讲道理,他们回到家乡后,不一定能娶上媳妇,日子也不一定过得多好。

岛上的野人看到他们的“幸福生活”之后——相对而言——不少人自发加入,使得这种自发形成的村落规模越来越大,越来越兴旺。

这些野人,听望司的人也弄不清楚其族属,统一以“库夷”称呼,甚至连岛名也称作“库夷岛”。他们认为,库夷野人的文明水平极低,大部分是以血缘氏族的形式存在,连部落都没有,因此很快被水手们驱使、同化。

从去年开始,在海上飘荡的各艘船只中,就陆陆续续出现了“库夷”,充任最低级的杂役水手。上岸抢劫时还冲锋陷阵,勇猛无比,打得泰封、百济、新罗人欲哭无泪。

邵树德将听望司的情报抄了一份送至政事堂和枢密院,想听听他们的看法。

“陛下。”赵光逢当仁不让地第一个说话,只听他说道:“或可令纪州刺史派官员上岛,将他们管治起来。”

邵树德不置可否,又看向萧蘧。

“陛下,库页岛每年能产百两黄金,又有海兽之利,估摸着亦不下数万缗,臣以为管治起来为好。”萧蘧说道。

邵树德继续看向卢嗣业。

卢嗣业揣摩了一番圣意,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无需管治。”

“哦?”邵树德笑了笑,问道:“为何?”

“定居岛上的百姓,未费朝廷一粒粟、一文钱,几年下来,数量已颇为可观。”卢嗣业说道:“臣以为,可暂先不管,放任自流,待其人数多了以后,再做计较。”

邵树德微微颔首。

最省事的移民是什么?自发、自费移民。

库页岛上的人,其实是依托整条捕鲸产业链存在的。

出海的水手,富贵发达的终究是少数,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,都注定会穷困潦倒,只是他们不自知罢了,还在搏那万一之机。

但有些水手年纪大了以后,就会灰心丧气。兜里无钱,无力也无颜回乡,又拼不动了,于是就在附近找个地方住下来。因为强烈的传宗接代的观念,他们会想办法娶一个妇人,生下后代,形成当地最初的定居人口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