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6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纪光山感觉气氛不对,趁倒茶的功夫,小声问姜哲衍:“你都和阿姨说了些什么?”

姜哲衍真诚地摇头:“我什么都没说。”

尹新兰热情地招呼他:“纪光山是吧?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就觉得很有意境。水光山色与人亲,说不尽、无穷好,多么美丽的秋景。”

纪光山一怔,轻松地接上了下阕的诗句:“尹教授不愧是书画家,我的名字确实取自李清照的词,是我爸妈翻了好多书才定下来的。”

姜哲衍插不上话,看他们聊得有来有回,默默喝了口茶。

尹新兰笑着说:“小时候我也常让小姜背古诗,不过现在他应该都忘得差不多了。”

这下轮到姜哲衍尴尬了。他放下茶杯,小声提醒了一句:“妈。”

“人各有志,像学长这样的,就特别适合做研究。”纪光山帮他解围,“尹教授找我有事吗?”

“就是想提前见你一面。放心,我不是来验收进度的。小姜说你能力很强,这点我相信你。”尹新兰一口气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。

纪光山被夸得头晕脑胀,悄悄地从背后戳了下姜哲衍:“还不承认自己乱说?”

“这都是实话。”姜哲衍明目张胆地忽悠他。

纪光山无奈,不想再和他争论这些:“尹教授,关于翻译的内容,我确实有几处想和您讨论的地方。”

ea对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《兰亭序集》十分感兴趣,这次不远千里来到京州,就是想仔细欣赏一番它的摹本。

纪光山从包里取出电脑,打开事整理的文档:“我看了一些书法节的宣传资料,大部分都把兰亭直译为‘种兰花的亭子’。但据我所知,亭有驿站之意,是古代行政区划的单位,直到两晋南北朝期间被废除,才逐渐演变成大众印象中的建筑物形象。”

“没错,这才是亭的本意。兰亭作为一个地名,也并非代指某一座亭子。这样的翻译确实容易造成歧义。”尹新兰没想到他会做这么细致的考据,“你有什么想法?”

“我目前没有想到更合适的翻译,如果她问起的话,可以单独解释一下亭字的由来。”为了避免喧宾夺主,纪光山马上补充说,“当然,一切以您为主。”

“小纪,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。”尹新兰很快发现了他的优点,“抛开翻译的身份,我想听你聊聊对兰亭集以及书法的理解。”

“……”纪光山没想到有一天,自己竟然会在书画家面前班门弄斧,慌张地用眼神求助姜哲衍。

姜哲衍扶住了他的后腰,低声耳语:“没事,你就当回答老师的问题。”

“那就献丑了。”纪光山缓缓吐了口气,“兰亭序诞生于中国书画的巅峰时期,可以想象当时,文人墨客坐于河畔,举杯畅饮,诗词随着流殇如水一般恣意潇洒,然后被王羲之酣畅的笔墨记录下来,流传至今。我们老师常说,文字是历史载体,那书法就是历史的表现形式,在动静之间,记录了文化和时代特征,还有作者的心境。”

尹新兰赞许地轻叹:“你学过书法吗?”

纪光山不好意思地摇头:“没有。”

“但是你的回答超过了我班上大部分的学生。” 尹新兰的情绪有些激动,“小姜果然没说错,你是一个既有天赋又努力的孩子。”

“唔……”纪光山感觉自己的脸快烧起来了。

姜哲衍偷偷瞥了眼这只熟透的大闸蟹,过了好久才慢悠悠地帮他解围:“行了妈,小纪的能力你知道就好,没必要一直挂在嘴上。”

“也是。”尹新兰颔首一笑。姜哲衍和她稍微聊了几句,就带着纪光山出去了。

直到走出大楼,纪光山的脸还是热的。

“都怪你,早知道我就不说了。”他生气甩着手里的围巾。

“你说得很有道理,这些话哪怕我跟她学了十年书法也想不出来。”姜哲衍好声安慰他,“我妈都夸你了,怎么还生气呢?”

纪光山继续拿手里的围巾的出气,低头地往前走。

风中隐约夹杂着一些白色的絮状体,过了好久,终于变得稍微密集了些。

姜哲衍见状走到纪光山身边:“下雪了。”

他应声抬头,被一片雪花砸了个正着,抬头拍了拍头顶:“是今年的第一场雪,可算下了。”

姜哲衍按住了他的肩,抬起另一只手,似乎想接住那些在空中飞舞的雪花。

纪光山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大约等了一分钟,终于有一片雪花缓缓落进了他的手心,很快就融化成了一滩雪水。

纪光山看着他手心里的雪花出神,姜哲衍却突然转身,把水珠弹到了他脸上。

“你干嘛!”纪光山应激性地缩起脖子。

“还生气吗?”姜哲衍一本正经道,“听说初雪会带给人好运。”

纪光山无言以对,气得朝他干瞪眼:“你好幼稚啊!”

“不要小看这些雪花,从理学的角度来说,它们代表着自然系统的序。”姜哲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