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29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“说是指尖血就行。”周度有点茫然了,指尖血这能行吗?

他犹豫着,周妈妈反倒是不犹豫了,自己拿过来按照说明就往指尖扎。短暂的等待后,最先反馈的是血糖信息。

数据和周妈妈在医院测的相差不大,周度顿时松了口气,至少这东西能当个家用血糖仪。

没多久,周妈妈的手机传来了信息提示音,更多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形式传递了回来。

“周女士您好,您本次检测结果如下……与您上次结果比对,您的血液粘滞度有明显回落,请您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,清淡饮食,多加锻炼。祝您早日康复。”

周妈妈原本还有些怪周度乱花钱,此时一见信息,顿时笑开了:“看,你这个测得也挺准。这次买得不错。”

“您说好就行,我去给我外公外婆也买一台啊。”周度说着摸出手机,熟练的点进购物小程序。

再一看,官网里空空荡荡,便携式医疗设备下打着红彤彤的告罄字样。

怎么回事啊?怎么就没货了?

周度忙着工作不知道,社交平台上已经刷了好几天的“龙嘉今天有货了吗”?

龙嘉这个血液测试仪没怎么做过广告,但去过医院看病的人,很难不给自己或者家里的长辈备上一台。

买不到的人越来越多,吐槽的人也越来越多,渐渐得就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
“我能问问龙嘉卖的是什么吗?怎么这么多人在嚎买不到啊?”

“一个血液仪器,不知道怎么突然热起来了。炒作吧?”

“不是炒作!我是真想给爸妈买一套。你们最近去过医院,见过他们的医疗机器人就知道家里有多适合备一台了。”

“医疗机器人?听起来更噱头了。”

“同意上面那个姐妹,我真的想给爸妈买。自己在家做检测不比跑医院方便吗?它还能直接告诉你挂哪个科欸,这不比自己看结果,然后挂错医生更可靠吗?”

“我想问问它的数据哪里来的?你们就那么信任这个数据分析啊?”

“数据来源是龙夏医学科学院并全国几十家最高等级的医院。模型是量子计算中心训练培养了好几年的专业医疗大模型,精准度非常之高。听说是因为这一年人工智能的深度神经算法和芯片都有了突破,才能上这个医疗模型。初衷是为了进行医疗分流减压吧。”

“真的假的?量子计算中心搞这个?”

“真的啊,他们官网说的。你们去看医学科学院官网也有,说是训练出来之后,跟踪了一整年模型的分析数据,确保了精准度才推广的。”

“这听起来和生命泉之前震惊全世界的模型挺像的啊?”

“就生命泉那点数据量,怎么比啊?众所周知ai模型都是数据越多,越准确的啊。”

“主要还是芯片有突破啦。不然这种模型,这种全国大规模的使用,能源消耗都耗不起。”

“所以有谁能告诉我,芯片到底是有什么突破吗?”

“莫问。问就是不知道。”

芯片有突破的传言悄悄地传开了,可传来传去,谁都不知道到底是哪方面的突破。

而搞出突破的实验室却早已悄悄转了方向,开始做“皮肤”。

芮教授实验室对于神经信号的集成与捕捉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,从肌神经换做脑神经,芮教授直接联系了一个脑神经研究所,一起攻克这个集成传感器。

新加入的脑神经研究所做过大脑内部的植入物研究。以广泛的定义来说,那也算是一种脑机。

其目的是为了治疗与脑神经有关的疾病。但目前他们也并没有做出过一个合格的大脑植入物。大脑内部植入物体的难度实在太高,风险也非常大。这让他们的进展异常缓慢。

景长嘉提出的这个设想,脑神经研究所非常感兴趣。芮教授的邀请一到,他们几乎没有思考多长时间,就决定了加入。

按照景长嘉的要求,这种传感器得非常的微小。因为要植入大脑皮层之下,太硬或是太大,都会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,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血管。

同时对于电极的处理,也有着很高的要求。

不过这些都是景长嘉该去操心的事情。

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新材料的研发上。没有材料,即便他们做出了纳米级的神经传感器,也依然无法植入大脑。

“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目前所有做出来的材料。我认为目前的配比需要调整。”万洛西拿着文件找景长嘉商量,“过多的丝绸蛋白会诱导血管的生成。我觉得可以调整一下蛋白和碳纳米管的配比。”

“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。”景长嘉沉吟道,“我们最终是要植入电极的。它需要承担一部分的皮肤传感功能。丝绸蛋白虽然便与植入,但会降低传感能力。”

万洛西点了点头:“以碳纳米管为主,调整一下,我们再做一批试试看。”

“好。我回材料学院再去算一算配比。”景长嘉站起身,“下午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