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节(2 / 2)
年的徭役活计都是去挖河。
三柳村今年靠着黎荞,各家各户的收入比从前多了些,但是,若是不去服徭役,那就得交五百文,很多人家舍不得这个钱,再加上挖河的地点距离三柳村不算远,所以,除了少数人家,大部分人家都是出了一个男丁,背上简单的行囊,带上干粮,前去挖河。
五十里路其实也不近,每日往返太浪费时间,官府会提供简易帐篷,村人可以住在河道那里。
今年红薯大丰收,但三柳村的村人没人带着红薯去挖河。
秋税大家伙儿交的都是红薯,若他们也带红薯,那肯定顿顿都是红薯。
红薯虽然好吃,但吃多了烧心!
所以,三柳村的村人带的都是其他的杂粮,比如说小米、高粱。
当这批人挖河走了之后,三柳村的日子照旧,冬耕开始了,这关系到明年小麦的收成,马虎不得。
但家里的红薯也得消耗哇。
往年的话,一个地窖就能放下所有的红薯了,但今年得用俩甚至是三个地窖才能放下所有的红薯。
这么多红薯若是不赶紧吃,要么放坏,要么做成红薯干留着喂猪。
有玉米在前,还真没人愿意把红薯喂猪。
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,村人总结出了黎荞读书的规律:等天色暗了,他就不读了。
于是,最近几日,每日都有人来黎荞家,打探黎荞有没有新的成果。
大家伙儿早就知道黎荞在用红薯做各种美食,好为众多红薯寻一条钱路。
但这都大半个月了,以黎荞的聪明,怎么看上去毫无进展呢。
不过也是,若是随便搞搞就能为红薯寻一条钱路,那这钱路早被人寻出来了。
大家伙儿种了这么多年的红薯,也没见谁把红薯玩出了新花样。
这天下午,李瓶来买青团。
她好几日没来了,买了青团之后,她没有走,而是留下开吃,一边吃一边和陶竹说着闲话。
“我爹刚才从工地那边回来,把大忠带回来了。”
“嗯?大忠哥怎么了?”陶竹正在做冬衣,闻言有些惊讶。
黎大忠前几日刚去挖河,怎么今天就回来了。
“工地那边顿顿都是红薯,他脾胃弱,昨晚吃了红薯后难受得睡不着,今天也干不了活,一直出虚汗,一张脸蜡黄蜡黄的,正好我爹要回来,就把他带回来了。”
庄丰收身为村长,自然也要去工地上待几日,好把三柳村的村人给安置下来。
工地上是大灶,两个村子一起吃饭,与三柳村一起开伙是小岗村的人。
三柳村的村人带的都是其他杂粮,但小岗村的人一半都是带的红薯。
并不是每个人吃红薯吃多了会烧心,再加上今年红薯大丰收,所以小岗村的人就带了红薯。
反正是大锅饭,带过去什么都是所有人一起吃,肯定有人不带红薯,所以不至于所有饭食都是红薯。
小岗村的人想的挺好,三柳村这边的确没带红薯,但架不住官府提供的都是红薯。
于是这几日的伙食,几乎没见着其他杂粮,早中晚都是红薯,蒸红薯,清汤寡水不见小米的红薯粥,再搭配着一碗没什么油水还老的不能再老的野菜,这就是一顿饭了。
黎大忠脾胃弱,扛不住这么多红薯,庄丰收就把他带回来了。
“做饭的厨子咋不用其他粮食做饭?”陶竹皱着眉问。
“啧,这不是有衙役在嘛,衙役也不想吃红薯,厨子也不想吃,于是就留下咱们乡亲带过去的杂粮开小灶。”
一个衙役负责两个村子,但为了有人跑腿,所以官府临时为衙役招了两个助手,因此,三柳村小岗村这边由三个人管着。
这三个人都是大老爷们,他们不想啃红薯,再加上做饭的厨子也不想啃红薯,于是就只能让两个村子的人天天啃红薯。
三柳村乡亲带的杂粮,被衙役和厨子给占了。
这事说大吧,它也不大。
再加上村人面对衙役时天然有一种恐惧,所以两个村子的人只敢在私底下默默吐槽,不敢真的抗议。
陶竹之前连着几年都去服徭役,对于这里面的弯弯绕绕,他自是清楚。
衙役们又没贪污,而且就黎大忠一人吃出了事儿,所以,村人只能忍了。
“熬一熬就过去了。”他只能这么说。
“可不是嘛,也不是什么大事,顶多是回来后好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想再吃红薯。”
李瓶也不觉得这是大事。
黎大忠也不觉得这是大事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