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8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有天早上,戴玟超良心发现,头一次天不亮就去工作室,打开门,看见房间里只有盛誉面前的那几台电脑的屏幕在发散亮光,而盛誉坐在黑暗中。

听见开门声,盛誉回头,戴玟超才发现,他的头发都快盖过眼睛,简直是个山顶洞人,脚底下扔着几桶泡面,抽完的烟头到处都是,哪像有洁癖有强迫症的样子。

接着,戴玟超又老神在在地回忆公司的两轮融资前后的情景,盛誉的电话成了全高管层乃至全公司的绝对机密——追着要给钱的人太多了,那阵子的盛誉就好像古代的潘安,区别在于,潘安上街,别人朝他身上砸花,盛誉露面,有人往他手里塞钱,各路资本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,不好轻易拒绝。

这两段话起承转合,用头尾概括了盛誉的起家过程。

“没办法,咱们公司就是典型的良性资产,谁看了都想投,但要是收得没底线,结果就是注水、注水、扩大、再注水。”

戴玟超眉开眼笑的:“还好咱们盛总是个有底线的人。”

戴玟超对盛誉的观点,不管原话讲得褒还是贬,但其实都是赞美。

他见证了盛誉的成功史,经历了盛誉的成功史,也因为盛誉的成功而受益,同时这成功史恰恰是在盛誉跟冬宁分手后发生的事情。

对于盛誉和冬宁在一起时,盛誉分身乏术,困在那间将人血肉吸干的互联网公司,被压榨价值,贱卖作品,贬低人格这些事,戴玟超好像失了忆。

有时冬宁也会好奇,出于什么原因,盛誉身边的人,对她的态度才会始终如一,连最简单的那句“你这个自私自利的女人”都没讲过。

盛誉的亲妹妹盛染、盛誉的好朋友戴玟超,都是这样。

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冬宁的离开,扫清了盛誉人生中唯一的障碍吗,冬宁觉得,这种猜测不无道理。

“真挺感慨的,刚上大一那会儿,我还为他临时变卦、没按签的协议那样报化学觉得可惜,说实话,照他的实力,那年文化分发挥也就一般,我当时觉得,他放弃保送,报咱们学校的信科,纯是恋爱脑,没想到,这狗东西就是干什么都行,到最后,还是我跟着他混。”

高二那年,拿了化学奥赛的金牌以后,盛誉就和c大签了保送协议,只要高考过了一本线,就可以上c大的化学。

这不光是c大的王牌专业,最重要的是,这也是盛誉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。

但高三毕业后,短短十几天里,经历了冬宁的妈妈病重住院再转院,盛誉没觉得这是个麻烦,但也没打算在自己能想到办法的时候靠家里养着。

虽然他本人从没承认过,但他身边的人都清楚,他改了主意,成绩出来以后,没走保送,按照文化分和冬宁报了同一个学校,专业选了信科,就是因为这行来钱快。

戴玟超说是这么说,但比起其他人,其实他高考考得并不差,依然是宜城十五中的断层第一名,替宜城十五中摘下了建校以来的第一个区状元。

往后三年,每一届高一招生时,十五中打的也都是盛誉的名头。

但他在签了保送协议后就改变了重心,主要做的一件事是给冬宁补习,所以那年的高考成绩不算他的真实水平,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
盛染去跟他俩待着的时候,有一天,以为冬宁在沙发上睡着了,悄悄对盛誉说:“哥哥,爸都快被你给气死了,他大秘书手机静音没接到他电话,他直接说不想干算了。我都被吓死了,爸什么时候冲人发过这么大的火?”

那是盛誉因为冬宁做出牺牲的开头,往后种种,数不胜数。

其实仔细想来,冬宁和那家互联网公司,谁对盛誉的压榨最严重,竟然还不好太果断地定下结论。

戴玟超提起旧事,感慨良多,不过一顿饭的时长终究是有限的,总有要说再见的时候。

他是今晚回国的机票,三个人在餐厅分开,戴玟超把一个小盒子递到冬宁手上,说:“祝你们新婚快乐,百年好合。”

冬宁说谢谢,并祝他一路顺利。

刚才吃饭的时候,戴玟超话多,劝酒也多。

盛誉说得少,但喝得不少。

回家路上,是冬宁开的车。

戴玟超给她的小盒子,就转到了盛誉手里。

他坐在副驾,车里不再有他的朋友调节气氛,自然沉默下来。

冬宁在巴黎虽然也拿了驾照,但开车的次数很少,除了几次帮导师远途跑腿租了车,其余都靠步行和公共交通。

甫一摸到方向盘,难免紧张,她没话找话:“温度怎么样?”

“可以。”

“前面那辆车是不是离我太近了?”

“没事。”

“帮我掰下后视镜,看不到。”

“主驾能调。”

冬宁低头找了会儿,手忙脚乱的,终于把副驾那边的后视镜调好,可以上路了。

盛誉闭上了眼睛,似乎不打算再搭理她,冬宁得以仔细打量了他两秒钟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